柴达木盆地是地球上类火星环境?
柴达木盆地可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类火星环境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于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西北抵阿尔金山脉,西南至昆仑山脉,东北到祁连山脉。柴达木盆地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自3000米渐降至2600米左右。地貌呈同心环状分布。盆地西北部为干旱戈壁地带,百米以下的垄岗丘陵成群成束。盆地地势的低洼处广泛分布着盐湖与沼泽。柴达木盆地中的河流大部分为间歇性的,总计100条河流中,常流河仅有十多条,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盆地西部的水网极为稀疏。盆地内湖泊水质多数已经咸化,共有大小盐湖20多个。
柴达木盆地在夏季时其地表温度可达45摄氏度以上,而大气温度在22摄氏度以下,这样的温差导致小型的龙卷风频繁发生。火星的底层大气活动与湿润的地球环境不同,但与柴达木盆地则非常相似,即频繁地发生沙尘暴和小型龙卷风。由于这种小型的龙卷风在火星的荒漠环境中常常卷起尘埃,而被称为“尘魔”。柴达木盆地的尘魔可以为研究火星上的尘魔提供重要的物理参数。
柴达木盆地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地球上水活动最弱的地区之,但与火星上水的作用相比则又相对明显。我们可以看到在气候变化尺度上的过程,也能看到在地质演化尺度上的过程,从而能够类比研究火星上的水循环和地质过程的历史,而且在此基础上能够研究火星环境中生命或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化的过程和可能形成的记录。
柴达木盆地在干旱的气候环境中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都可与火星相比对。它在大约2亿年前就成为内陆盆地,在大约2300万年前形成个高原大湖,500多万年前开始的干旱气候使大湖逐渐蒸发消失,年前大部分地区变成了干盐滩。
在周围山脉持续抬升的环境中,柴达木盆地一直稳定地处于沉降过程,因此能够大量地接受周围风化作用产生的物质沉积,最厚的沉积层超过米。而柴达木盆地的大小则和火星上许多大型的火山或撞击盆地相当。由于盆地内部的整体沉降,在其周边形成了一系列坡度极小的山前冲积扇,其上也发育了丰富的、由极弱的和不连续的水动力学过程形成的地貌特征。这些特征与大约40亿年前开始的,火星大气和地表水消失所形成的大尺度地表结构非常相似。
而更加珍贵的是,柴达木盆地一些极度干旱环境中极弱的水动力学过程形成的地麦特征可能解释火星表面最近的水活动特征。确认火星表面最近水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表明它不是一个已经死去的星球,而是一个仍然能够支持微生物生命的行星。
另外,在柴达木盆地广阔平坦的内部由于之前盐湖的形成、演化和干涸而形成了巨大的盐滩。这些盐滩内部形成了丰富、独特的地形和地貌特征,包括不同大小、形状和组成的多面体地体与无数的雅丹。
柴达木盆地类火星环境的形成与其演化历史有密切关系。青藏高原的隆起是造成该地区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从构造的角度来看,其南部的昆仑山、东北的祁连山和北部的阿尔金山阻挡了盆地与其外部的大气交流,而从东部过来的湿热空气中的水,在到达柴达木盆地之前已经被消耗殆尽,导致了盆地内部的降水量长期少于50毫米/年,而盆地的西部更是低至14毫米/年。这么极度的干旱气候在地球上极为罕见,但可以与现在干冷的火星相比较。
此外,柴达木盆地内部极高的蒸发量(2700至3700毫米/年)则像一个巨大的天空之泵,将周围山区凤化产生的各种盐离子输运到盆地内部形成巨量的沉积。虽然还没有进行严格的研究,但从整体上看,柴达木盆地的风化作用、沉积作用和气候特征与火星上面积相似大小的陨石坑或火山口盆地在区域特征上有诸多相似之处。
文章来源:《地球与环境》 网址: http://www.dqyhjzz.cn/zonghexinwen/2020/1028/449.html